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幼儿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新的主导活动对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形成了“幼小衔接”之间的“坡度”。因此,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更重要的要携手家庭,使小学、家庭、幼儿园三向教育合力。

六安市中市幼儿园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核心,以“如何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稳过渡到小学,促进健康、快乐成长”为根本,本典型案例立足于家园合作,以家庭教育切合点,着力开展幼小衔接--家园共育工作。

一、摸排向方研教了解,精准教研方向

(一)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

为精准了解家长们针对孩子幼升小的实际困惑,幼儿园对全园家长发放了幼小衔接问卷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家长对幼小衔接概念的知悉程度、关于幼儿入小学的顾虑和疑问,收集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具体做法、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教师们认真研究家长们的问卷表,逐题总结问题比率,做到精准把握家长关于幼小衔接的各项认知和问题,随后再进一步汇总问题和研讨对策。

   

   

    (二)家访

针对幼儿的个人情况,教师向家长分享了孩子在园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成长,向家长介绍了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技巧,解答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尤其针对即将步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教师们更是以专业的角度向家长们沟通了“幼小衔接”的具体内容和实际做法。

 

 

 

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教师了解了孩子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以及孩子在家的表现。倾听到了家长的希望、建议以及育儿心得等,增强了家庭教育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连接了家园共育的桥梁,更好的帮助了家长和幼儿园携手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三)展示育儿好经验--评中幼家长育儿之星

根据前期的调查,幼儿园针对不同年龄段家长的期望,总结了各年龄段家长想要了解的普遍性问题。经过教师推荐、家长自荐,幼儿园评选出园内“育儿之星”,邀请家长将自己的育儿好经验、好做法推广给大家。家长们在一起分享、学习、成长。

小班:家长对于幼小衔接概念的界定;对孩子上小学的期望以及三年幼小衔接的家庭计划。

中班:处于过渡年龄班的幼儿,对于入学这件事和学习的心理健康变化;期望此阶段的幼儿为升入大班做什么样的准备工作。

大班:孩子即将步入小学的担忧;发掘大班幼儿家长的幼小衔接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

 

 

 

 

 

 

二、联合研修,加强教师衔接合力

(一)园内教师专业教研

通过梳理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还停留在知识的衔接上,有部分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且大班的工作,总结出其困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幼小衔接到底需要衔接什么?二是步入小学前,家长们要通过哪些方面引导孩子区别幼儿园和小学的生活?三是步入小学后,在身心调节、课堂纪律、社会交往、任务意识等等方面应该怎么做工作?

为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将家长纳入到幼小衔接活动中,我园教师进行了多次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共同梳理了家长对于幼小衔接最为关心的话题,制定了开展幼小衔接的计划、安排。提高教育观察、叙事和教育反思等方面的专业水准,抓住幼儿成长的教育契机,科学做好幼小衔接。

  

  

 

(二)“园校”共建,构筑科学衔接网

制定园校幼小衔接工作计划,注重幼儿园与小学教师之间的双向教研,确保幼儿园与小学开展双向衔接工作的质量,就幼儿学习品质、学习习惯、自理能力、人际交往等的培养展开多维度充分的探索与交流。进一步明确幼小衔接实施方向,通过思维的碰撞、观点的共享,实现幼小衔接优势资源的融合。寻找幼小衔接的关键点,立足实际,探讨新方法,实现两个学段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双向奔赴”。

(三)家园共育,专题研讨

开展幼小衔接专题家委会,融合家庭和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完善家园共育工作,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教育契机融入到一日活动中去。

 

 

三、建立园本实操体系

(一)家庭育儿指导手册

经过调查和研究,幼儿园形成了幼儿园、家庭教育实操体系,创设了幼小衔接家庭育儿“微笔记”,引导家长从细节把握幼儿的心理,发掘幼升小过程中易忽略却又极其重要的“小”事情,有针对性的开展家庭幼小衔接工作。

 

 

(二)园本活动集锦手册--梦想从这里启航

 

 

(三)利用多方元素宣传,向家长和社会群体普及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宣传橱窗、微信公众平台、今日头条、户外电子屏幕等等推出幼小衔接的宣传专栏,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知道幼儿园与小学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不同,根据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在日常的家庭教育当中。

 

                                 

                             

 

 

            

四、利用身边资源,办好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做好幼儿园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对家庭教育的作用,增强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我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办好家长学校。结合幼小衔接中的学习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身心准备四方面,通过线上线下讲座、微信公众号、户外大屏、家园联系栏、宣传橱窗等渠道开展幼小衔接家长学校工作,让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幼小衔接家庭教育水平。

(一)“我的幼升小”经验分享

邀请2021届毕业班优秀育儿家长,入园开展经验分享会。

 

 

(二)幼小衔接家长学校--小学教师进校园

 

(三)幼小衔接家长学校--大班优秀家长分享育儿心得

 

 

(四)幼小衔接家长学校--爱眼护眼主题讲座

(五)幼小衔接家长学校--消防亲子屋实践活动

 

 

(六)幼小衔接家长学校--幼儿传染病预防讲座

 

 

 

(七)幼小衔接家长学校--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主题讲座

 

 

(八)幼小衔接家长学校--家教论文推荐

(九)幼小衔接社会实践活动--走进超市去购物

 

 

(十)幼小衔接家园共育--读书月活动:家长好书推荐

(十一)幼小衔接家园共育--文明礼仪小标兵21天打卡

    (十二)幼小衔接家园共育--重阳节孝心打卡

 

 

(十三)幼小衔接家园共育--娃娃电视台小记者选拔

 

 

 

(十四)幼小衔接家园共育--家园联系栏

(十五)幼小衔接家园共育--温馨提示

 

(十六)线上、 线下多次参观小学活动

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和美好的愿望是幼儿开启小学学习生活的情感动力,也是重要的入学心理准备,我园与小学构建共育关系,每年都带领孩子们线上或线下参观小学的环境,了解小学的建筑构造、环境特点和体验小学的课堂,我们还邀请小学一年级教师入园为孩子们开展“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的主题讲座,就小学作息时间、一年级所需物品等方面向孩子和家长进行介绍,带领大班幼儿踏入生活,进入超市进行物品购买和钱币的换算,这种衔接是双向的,后期我们也会就如何让小学教师了解幼儿园的生活着手衔接工作。

在参观前,孩子们在班级里进行了话题讨论,如“我心目中的小学”、“幼儿园和小学有什么不同”、“小学生的书包里有什么”、“即将要跟幼儿园说再见了,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等等,孩子们带着好奇和探索欲踏进了小学。

 

 

 

 

 

了解和感受幼儿园跟小学的不同,在孩子们回到幼儿园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师幼一起设计了参观小学的记录表,将感受带回家中,并用绘画的方式与家长一起交流所看所想,共同记录参观的感受。

(十七)大班毕业典礼

 

(十八)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国旗下讲话

每周一是幼儿园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的时间。幼儿园结合传统节日、安全主题、24节气等请家长为幼儿撰写国旗下讲话稿,培养幼儿的荣誉感、爱国主义情感。

 

(十九)晨间签到

幼儿园制定每日幼儿晨间签到表,周一至周五在园内签到,周末在家签到。此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对日期、数字以及自己名字的熟练度,为踏入小学做好学习准备。

 

我园还结合一月一主题、传统节日、爱国主义教育、季节特点、纪念日等进行知识的普及。如结合“南京大屠杀”、“9.18”、“5.12防震减灾”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家长利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六安市中市幼儿园将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回归立德树人的教育初衷,尊重孩子的身心发长规律,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所需,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以“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基”为目标,以科学的方法为路径,以爱护航,快乐而坚定地行走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路上,不负使命,不负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