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3月27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媒体支持的糖心肾健康科普教育行动正式启动。行动围绕“科普先行一小步,健康中国一大步”的主题,聚焦糖心肾三大慢病领域,旨在号召全国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面向公众进行疾病科普,从而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慢病防治知识,早筛早诊,并提升长期规范管理疾病的能力,助力全面健康。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当前
5分钟健康科普演讲稿篇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他曾经说过:记得电视上有一则广告语:妈妈最高兴的事就是看着宝宝大口大口吃饭。真是这样的,每天在家里,我的爸爸妈妈总是叮嘱我一日三餐要吃好,要吃饱。在学校,我们的老师总是像爸爸妈妈一样关心我们吃饱穿暖。身体好、体质棒就是我们学习的保障呢!有人说:我们健康的身体是锻炼出来的,好头脑是三思出来的,好习惯是养成出来的,好品德是自律出来的
二、这些检查都有什么作用 因为肝脏对于人体至关重要,所以在常规体检中,肝功能、甲胎蛋白与腹部超声等都是必查的内容。 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中最常用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前也叫谷丙转氨酶;另一个是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之前所说的谷草转氨酶。两者都存在于肝细胞内,当不同原因损伤了肝细胞,导致肝细胞膜破裂,那么肝细胞内的ALT与AST就会被释放到血液中而被检测出来
医院不仅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所,更是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场所。医护人员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成为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的实践者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 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将健康促进理念、健康传播实践贯穿于医院高质量发展全过程,通过建设健康科普品牌,调动和激发医务人员科普积极性和潜力,扩大优质科普作品展示平台,逐渐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医院健康科普工作格局
核心阅读 今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推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到2022年不低于22%,到2030年不低于30%,并倡导个人定期记录身心健康状况、了解基本中医药健康知识、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这一要求极大推动了健康科普、健康传播的发展,使过去基本靠医务工作者自发科普,转变为国家要求的自觉行动。 政策的鼓励,得到了技术的加持。以两微一端
健康生活方式 调查显示,决定人健康程度的因素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只占15%和17%,医疗条件占8%,而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占了60%。怎样才算健康的生活方式呢? 健康生活有五大基石,分别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充足睡眠。 一、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十个字: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一”是每天喝一袋奶:250—500ml左右。
健康科普是向公众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人们健康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饮食营养、常见疾病预防、心理健康以及疾病知识等。 首先,饮食营养是健康科普的重要部分。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搭配食物,是维持健康的关键。科普内容会介绍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其次,常见疾病预防也是健康科普的重要内容。通过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
因为不了解,很多时候人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做了毁健康的事,今天总结了 40条医生才知道的健康知识,每个人都应该看看! 疾病预防 1、老人常咬到舌头,可能是中风前兆! 偶尔咬到舌头是正常现象,不是想吃肉了。而经常咬到舌头可能是因为脑神经受压迫,使舌头不能灵活运动。 2、打呼噜,每年憋死几十万人! 数据显示,每 100个人中,就有 3~5 个人打呼噜,而每 5 个打呼噜的人中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健康的科普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开展科普周的活动总结二 按照街科协的统一工作安排,__社区科技活动周在街道科协的重视和领导下,开展了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活动,加大了科普宣传力度,扩大了科普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广东省第二届健康科普大赛 已经收到了上千份作品 共有400多份作品进入复赛! 目前这些作品都已顺利完成大众评审 各位网友评审官纷纷表示太精彩、看不够! 别急!我们将对进入复赛的优秀作品 再次进行展示和传播! 一起让正能量持续播撒 也让我们每天都学习一些健康小知识 分享给身边的亲人朋友 做他们的健康小棉袄~ 现在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赛的热门作品吧! 温馨提示